首页 > 院校库 >
黄山学院logo图片

中医临床学院

中医临床学院前身为中医系,创办于 1959 年,是安徽中医学院建校以来开办最早的系, 1997 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一系, 2004 12 月更名为中医临床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新安医学研究中心挂靠在该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 现有教师 60 余人,其中教授 14 人,副教授 19 , 硕士以上学位者 38 人,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共 16 人。

中医临床学院在学校办学格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2005 年中医学专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2008 年又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安徽省 A 级重点学科,中医学基础为 B 类重点学科。学院现有 6 个教研室, 1 个实验教学中心, 5 个硕士学位点 , 6 个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 , 其中,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为省级重点课程和省级基础课程重点实验室,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学、温病学是省级精品课程。

我院专家教授多年来主编或参编高等中医药统编、协编教材和出版学术专著 20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3000 余篇。自成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以来,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80 项和省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 40 项,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省级自然科学奖项 3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华东地区中医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和创新,中医临床学院先后走出一批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教学名师,建设成新安医学省级教学团队,已培养出数千名优秀毕业生。当前 , 全院上下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 , 正全力以赴 , 凝心聚力 , 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建设中 , 中医临床学院将振奋精神 , 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风貌阔步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原名针灸系,始建于 1988 年, 1997 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二系。 2002 年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二系与针灸经络研究所实现系所合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 2004 10 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针灸基础与技术实验室, 2008 年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专家评估。有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中医针灸推拿、骨伤、康复高级人才的任务。 2008 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近二十年来依靠学校的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奋努力,在教学、科研、医疗和对外交流诸方面成绩斐然。

现有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国际交流方向)、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方向)、康复治疗学五个本科专业(方向),一个推拿学专科专业(方向)。设有针灸基础、 骨伤基础 、推拿基础、 针灸学 、针推文献、实验针灸学、 康复 医学、 医疗保险 8 个教研室和经脉脏腑相关、针刺研究、灸法研究等 3 个研究室。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兼职教师、科研人员共 40 余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 27 人、博士(含在职) 12 人、省高校拔尖人才 1 人,一批年轻的博士和硕士新秀正在崛起。目前全院教师中 80% 为中青年教师,业已形成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攀登计划、 973 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以及安徽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约 80 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 30 余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论著 10 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 项。还承担了全国性、区域性教材的编写工作。大部分教师常年在中医学院门诊部、第一和第二附属医院参加临床工作,并以此为基地指导学生进行医疗实践。许多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高尚的医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目前,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已培养针灸、骨伤、康复、医疗保险、推拿本专科毕业生近 3000 人,他们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重用,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 90% 以上,在校学生人数 1600 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外籍本科生、硕士生及短期外国进修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二十年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学生来我院学习了针灸推拿技术,为弘扬中医学术,把针灸推拿学推向世界,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做出宝贵贡献。我院教授应邀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瑞士、波兰、萨摩亚、新加坡等国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在当地均受到赞誉,留下良好印象。我院正日益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前身是安徽中医学院基础部, 1993 10 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系。 2004 11 月,为适应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系更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我院现设有人体解剖学、组胚与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全科医学基础等 9 个学科教研室和形态、机能、代谢等 3 个实验教学中心, 1 个临床检验中心。拥有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2 个本科专业。 2002 年学校成立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下设 4 个研究室。现有教职工 76 人,其中,高级职称 26 人;博士学位 9 人,硕士学位以上 47 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1 人,校教学名师 2 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厅级科研课题 44 项,教学研究课题 10 项。主编副主编全国规划教材 8 部,参编教材 30 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3 项。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抓住学科建设主线,以学生和教师为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我院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 3 门课程先后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机能实验教学中心 2004 年获批安徽省首批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 年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被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西医结合学科作为安徽中医学院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支撑学科,对我校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药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较为齐全的药学院(系)之一。其前身是 1972 年安徽医学院药学班, 1974 年建系, 2004 年成立药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药学人才 5000 余人,现在校学生 2000 余人。

现有教职工 110 人,教授 13 人,副教授 37 人,有博士学位教师 12 人,硕士生导师 29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设有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等 5 个本科专业(方向);药物分析与检验 1 个专科专业。 1993 年获准为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中药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 4 个硕士点; 2008 年获得免试推荐硕士生资格; 2009 年获准博士学位(中药学作为授权学科、药学作为支撑学科)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药学院设有药用基础化学、数理、药物分析、中药化学、药物化学与制药工程、药剂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中药与中药资源学等 9 个教研室及实验教学中心、中药标本中心、药用植物园。拥有 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学位, 1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1 个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省级首批示范专业,药学专业为省级首批特色专业。

药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行院级实验教学体制改革,重视课程见习、生产实习、毕业专题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确定了黄山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及亳州药材市场药材鉴定实习两大专业课程见习基地,并建立了省内外 40 余家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医药相关的教学、研究、生产、流通、质量管理等行业,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教学、研究和开发等领域的重要骨干力量,连续 5 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 95% 以上。

作为我省药学研究的最重要基地,药学院在科学研究与产学研结合方面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先后承担国家 863 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110 余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科级进步奖 3 项;建有 20 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研究开发各类新药 10 余个;获国家发明专利 27 项,编写专著、教材 60 余部,成为药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提高质量,加快发展是药学院工作的主题,全院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适应区域经济与发展需求,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人才资源、技术支持和知识贡献,为建成教学科研型的二级学院而努力奋斗。

护理学院

我院护理学专业创办于 1990 年,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较早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之一。 2002 年我院增招了美容医学专业。

护理学院下设四个科级建制(办公室、教学、实习、团总支)、三个教研室(护理学教研室、中医护理学教研室、美容医学教研室)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两所附属医院下设护理临床教研室。同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机勃勃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 2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6 人。承担科研课题 10 余项,主编、参编统编教材等各级各类教材 10 余部。

护理学院现设护理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方向)两大专业,其专业层次及方向包括:护理学本科、护理学本科(涉外护理方向)、护理学专升本、护理学专科及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本科。在校学生 1351 人。护理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人类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富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临床、科研、管理、教学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护理人才。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医学临床和专业美容能力的复合型美容医学人才。近年来,本院共培养毕业生近两千人,毕业生遍及北京、上海、江苏、广州及我省各地,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不少已成为省内外护理专业和美容专业临床、教学及管理中的骨干力量。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 2005 年,其前身为医药信息工程系(公共基础部),在 2008 年底的校内机构改革中,单独建立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建院以来,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获得了 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校重要教学单位之一,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都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定成绩。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院今后几年,在安徽中医学院快速发展的阶段, 院将处于建设与发展的非常时期,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

近几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1. 专业建设与学院基本情况。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院始终将专业建设放在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市场和社会需求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独特的中医药背景和师资,先后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专业建设已初具规模,且颇具特色。现在校生 475 人,教职工 44 人,兼职教师 4 人;在职人员中教授 1 人,副高职称 6 人, 中级职称 25 人, 博士 1 人,硕士 12 人。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 3 门基础课,平均每年 4356 学时。开设 35 门专业课,平均每年 2954 学时。

2. 开展实验室建设,增强办学实力。依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在学校支持下, 院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计算机专业实验中心两个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辖 4 个实验用机房,分布于东西校区;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下辖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综合三个实验室。近年来两个中心均被评为校教学先进单位,各中心的管理规范开展。

3. 学生工作不断加强,取得较大成绩。学生工作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管理,巩固专业思想,学生四级通过率、考研率逐年上升,就业率近两年分别达 98.04% 98.1% ,居学校前列, 08 年被评为学生就业先进集体。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是我校医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集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于一体的二级学院。学院拥有一批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应用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医药贸易学、神经精神病学等六个教研室,一个心理学综合实验中心和一个医药贸易学实验室。学院教师承担了本院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及全校其他院系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现有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药品营销等五个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一千一百余人。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属首次开设的新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医药贸易方向)和药品营销专业为全省唯一开设的专业,我院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成立于 2008 11 月,现有教职工 31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 硕士及硕士在读者 8 人,博士及博士在读者 3 人。学院设有办公室、留学生管理部、外国语培训中心和外语教学部(公共外语第一教研室、公共外语第二教研室和专业外语教研室),承担着全校留学生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等工作。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多年来,与海外 17 个国家和地区的 34 个教育、科研和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 500 余名境外学生来我校攻读学位或短期进修,分别选送近百名在校学生赴海外院校交流学习。 2009 年,学校与韩国顺天乡大学达成协议,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2 校际交流项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医药 IT 专门人才。

作为学校新成立的学院,我们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交流为已任,积极进取,不断开创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人文学院简介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是于 2008 10 月在原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原社会科学部是于 1997 年在原来的马列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 2001 年原社会科学部与医药经济管理系合并成立新医药经济管理系, 2002 3 月与医药经济管理系分离,恢复社会科学部, 2008 年又在原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由三个组成部分: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部和公共艺术教学部。人文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课、医古文课、法律课、公共艺术课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部门。 人文学院现有专职教师 30 人,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教师 24 人,占教师总数的 80% ,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12 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 18 人。人文学院下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含医古文)、公共艺术、法律 8 个教研室。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师资队伍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敬业爱岗精神,思想活跃,学术科研氛围较浓。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师之间能相互团结、相互协作,工作环境宽松、民主。 人文学院现开设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共计近 20 门。教师能积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近年来,我部共承担省级教研课题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6 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 项,院级教研课题 15 项,参加横向课题研究 8 项。每年有几十论文、教材发表或出版,尤其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伦理学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外法学》、《卫生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民国档案》等国家核心刊物均发表过多篇论文。人文学院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不仅提高了理论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解放了思想,突破了以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大胆地探索性地开展解决创办新专业问题,现在,创办新专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形势下,人文学院将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为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