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介绍 > 正文

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

2024-04-19 18:31:17 | 金稻田高考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相关的问题,今天,金稻田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

有谁能说说关于巴甫洛夫的知识

巴甫洛夫(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对血液循环、消化生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多有研究。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消化腺的研究中,他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改进了实验方法,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如唾液瘘、食道瘘、胃瘘、胰腺瘘等),以代替传统的活体解剖的急性实验法,从而可能观察健康动物体内特异消化腺的正常活动情况。由于在消化生理的特殊贡献他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7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后又被英、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他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员和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

巴甫洛夫的经历

巴甫洛夫出身于一个教士世家,他起初所受的教育也是要使他很好地继承这种家庭传统。然而,在神学院上学时,他读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觉得他应该献身的是自然科学而非宗教事业。于是在1870年离开神学院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在门捷列夫和布特列洛夫指导下学习。1883年他在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884年到1886年去德国进修。回到军事医学院后,他开始研究消化生理,探索出控制消化腺分泌,特别是胃液分泌的神经机制。1889年他进行了著名的实验,把一只狗的食道切断,使其上段通到颈部的一个开口,狗可以喂食,但食物从食道切口落到外面,达不到胃里。可是这时胃液仍会流出。这在巴甫洛夫看来是很明白的:口内的神经受到刺激,将信息传至脑,脑又通过其他神经刺激胃液分泌。他的实验最后表明:切断适当的神经,狗虽然照旧吃得很香,但无胃液流出。 1890年,巴甫洛夫因此项研究工作而获得该学院教授职位。由于他的研究在确定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性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揭示了消化生理的详细情况,因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说来也怪,他之得奖是在他的工作的核心问题已由于贝利斯的研究而显得有点陈旧之后。贝利斯证实化学刺激的重要性在神经刺激之上,巴甫洛夫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肯定了这一点。随着他的关于神经刺激的工作降到次要地位时,这位俄国生理学家对消化失去了兴趣,转而研究其他问题。后来表明,这些是比他为之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更为重要得多的事情。食物刺激口内的神经诱致胃中的反应,这种方式称为无条件反射。这是由机体与生俱来的神经网结构所进行的。巴甫洛夫开始研究能否在这种先天反射上加进新的形式。譬如,狗见到食物就要流涎,这是无条件反射。倘若每当给狗看到食物时就使一个铃响起来,那么最后铃声一响狗就流涎,虽然这是并没给他看到食物。狗已经把铃声同食物的出现联系起来,所以对铃声象的对食物一样起反应。这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标志着韦伯创始于德国的侧重生理的心理学达到了早期的高峰。在巴甫洛夫的时期,威廉·詹姆斯及霍尔这些人曾把这种“新心理学”介绍到美国。)对条件反射的研究导致了这种理论:行为的发展和知识,大部分都是在生命过程中无意中得来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种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学说(在美国由沃森所推广),是与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学说相反对的,他们偏重于认为精神是本身独立之物。巴甫洛夫心理学今日在苏联较之别处有更大的影响。十月革命后巴甫洛夫仍留在俄国,他虽然是个直言不讳的反共产主义者,苏联政府明智地不去干涉他,宽容他的反对,1935年还给他建立一所实验室。

巴甫洛夫的健身长寿之道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创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金的人。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至今对医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巴甫洛夫生于l 849年9月14日,逝世于1936年2月27日,其中有60多年是在实验室中从事各种紧张的科学实验活动。其间还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能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获取卓绝的成就与贡献,并且享有87岁的高寿,他的健身长寿之道,有什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呢?

巴甫洛夫小时候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经常与孩子们做游戏,互相追逐,跑得浑身是汗。平时,他常在菜园或果园里帮助父亲干活,帮助母亲洗碗碟,给弟弟洗澡;稍大些后,他还学过木匠、铁匠。在他86岁高龄时,仍爱好劳动,如在花园里扫地、种花、挖土、施肥、浇水、捉虫。他曾愉快地说:“劳动后,虽然肌肉会感到疲劳和酸痛,但这会给人增添精神上爽快的健康感觉。”他还说:“在大地上劳动,使我终生保持精力充沛,我想,这是我长寿的主要基础。”

巴甫洛夫在青年时代就喜爱体育运动,并坚持了很多年,他曾被选为体操爱好者和自行车旅游医师协会的主席。他每星期四都去练体操,并把这一天戏称“肌肉兴奋日”。据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这一天,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生理学家身穿白色衬衣,系着黑色‘蝴蝶’领结,兴致勃勃、情绪激昂地在双杠、吊环和其他器械上翻飞腾挪……”巴甫洛夫还爱好游泳、划船、滑雪、跑步、玩击木游戏,直到老年,兴趣犹浓。他经常对人说:“如果不锻炼身体,大脑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科学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热情并要付出繁重的劳动,没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怎么能行呢?”70岁时,他还骑自行车进行几十公里路的旅行。70岁以后,他主要锻炼快步走,80岁后还时常进行负重锻炼,即肩上背着包裹长时间散步。长年不断的体育锻炼,使他身体强壮,冬天根本不用穿皮裤,更不用围围巾。8旬高龄还以充沛的精力著书立说,从事科研工作,直至临终前6天,他还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巴甫洛夫很注意饮食的合理与营养,他平时常吃多种蔬菜,诸如土豆、大葱、甜菜、西红柿、洋白菜等,在肉食上,他吃瘦牛肉、烤雏鸡、清蒸多种活鱼。主食以大麦粥、黑面包、牛奶为每天必食之物,并按时定量进餐。此外,他从不抽烟、喝酒。

巴甫洛夫生活工作井然有序,通常清晨7时左右便起床,然后做早操,8时进早餐,9时便进实验室开始他的科研工作,12时左右进午餐,饭后休息片刻,闭目养神,下午1时半左右又开始工作,晚6时进餐,然后休息并从事体育活动或劳动;睡前翻阅报刊、信件等,10时半左右就寝。他遵循着这样一套严格的作息时间,并恪守了近50年,由此他极少有失眠或食欲不振现象,从而保证了精力的充沛。有过这样一件趣事:一次,实验室里的十多名同事正为谁的手表时间准确进行争辩,后来一位同事说“大家不必争了,我有个办法,等巴甫洛夫教授登上实验室门槛的时刻,便是下午l点50分。”话音刚落,巴甫洛夫便走进实验室,大家赶快一齐对表,后来经过报时台验证,果然准确。大家都说,巴甫洛夫教授的生活规律如同钟表一样准确。

当有人向巴甫洛夫问起长寿秘诀时,他回答说:“一是节制烟酒,因抽烟喝酒会损伤人们的内脏;二是生活有规律;三是多劳动多锻炼。”他还留下一句名言:“一切顽固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巴甫洛夫很忙———谈对生命的珍视

“巴甫洛夫很忙……”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巴甫洛夫对别人说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在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绝:“巴甫洛夫很忙……”

巴甫洛夫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无畏令人深深折服。与巴甫洛夫比照,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在践踏青春,践踏生命。前不久曝光的武威市某地区中小学接连发生了6名学生喝鼠药和农药自杀事件令人震惊,令人心寒。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夏南京长江大桥就发生了12起跳桥轻生事件,在跳桥人群中,青年人要占到一半。《扬子晚报》还以《小女生惊曝“割腕游戏”》为题对初中的小女生、小男孩们自残情况作了报道。前不久炒得沸沸扬扬的被老师骂“当坐台小姐也没人敢要”的那个女生从楼上跳下的血淋淋的一幕又印上心头。如今的人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尤其是青年人,更没有理由践踏青春和生命。究其原因,南大桑志芹教授认为:一是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一部分人容易走极端。为此桑教授呼吁,我们的社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危机干预机制。面对孩子们的自残现象丛中博士认为:除了要密切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外,还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还孩子自由的空间,要采用疏导方式早作防范。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家长制教育导致疏导政策的缺乏;三是青少年缺乏生存教育,他们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

谁都渴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相伴快乐永存,然而没有痛苦经历,谁能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生命的长河中,一个人如果从未经历过人生的不幸,那他就不会格外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据新华社9月19日报道:一名年仅4岁的小女孩在飞机失事时被烧伤,却还勇敢地从飞机残骸中救出妹妹,使她们成为18日飞机失事中仅有的两名幸存者。两姐妹的父亲托比·皮尔逊说:“失去亲人的悲痛无法衡量。同时,孩子奇迹般地活下来也令人惊喜。格雷斯(长女)让我有所依靠,她让我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明白还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是生者对死者的纪念,更是生者对生者的激发。为什么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可贵呢?说一句难听话: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以强化生命意识。

“巴甫洛夫很忙……”假如我们有了巴甫洛夫对生命的热爱,我们会更加珍惜青春,珍爱生命。

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

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

如果要问,谁是俄国第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要提起巴甫洛夫(1849~1936)以及他的“条件反射”说,也许不知道的人很少。他就是俄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人——1904年,他因在消化生理研究中的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生理学家获此殊荣,他是世界上第一个。

“得来全不费功夫”只是一个美丽的愿望。巴甫洛夫的成功也是“忘我”的结果,下面这则故事可见他“忘”到什么地步。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室,为了研究动物的条件反射,绑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狗、兔、鸡、青蛙、老鼠……成天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的巴甫洛夫,没有时间与他的未婚妻西玛·卡尔捷尔捷夫斯卡娅会面,两人只是默默地相爱着。终于有一天晚上,他抽出一点难得的时间,约定与西玛会面。西玛如约来到实验室,巴甫洛夫连忙迎上前去亲热接吻、拥抱,随即拉着她的手,把她往缚有各种动物的实验架上捆绑。西玛原来以为他是在开一个科学玩笑,便没有声张;及至巴甫洛夫进入“角色”、动了“真格”,要把她当成动物做实验时,才知道巴甫洛夫并非为了闹着玩。这时她才大声呼叫,提醒他:“我是西玛,是您的未婚妻,不是做实验的动物!”这时,他才大梦方醒,赶忙把她从实验架上解下来。

由这一故事可以看出,巴甫洛夫对科学实验、研究到了何等忘我、痴迷的地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巴甫洛夫的忘我和痴迷,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痴迷和忘我可以认为是勤奋的最高境界。而巴甫洛夫的勤奋不是偶然形成的,也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

1849年9月14日,他出生于俄国中部梁赞镇一个穷教区的牧师之家,家境贫寒。为了全家生计,父亲除做牧师公务外,还得在田间地头劳动;母亲除料理家务外,还时常当富贵之家的佣人。巴甫洛夫从小就在勤劳、正直、性格开朗的父母的熏陶下,养成了勤劳这一他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同时,自幼的艰辛锤炼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以致他在其后极端艰难、繁忙的工作中能应付自如,活到87岁。他成为著名科学家后,还经常怀着感激之情回忆他的父亲——他一生道路上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1870年,中学未毕业的巴甫洛夫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彼得堡大学博物系生理学部。异常勤奋使他获得学校的奖学金。正是由于这点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才维持了他在学校的最低生活。1877年,巴甫洛夫自费去德国进修一年。回国后,他应俄国著名医学家彼·鲍特金教授之邀,在鲍特金的诊所里用浴室改建的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直到1890年。正是巴甫洛夫这10多年的勤奋工作,使他为自己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甫洛夫的勤奋持续了一生。甚至在他逝世前6天——1936年2月21日,他还以87岁的高龄在草拟1936年的工作计划,这时他已是一个肝病病人!

巴甫洛夫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家庭贫困,经济拮据,甚至结婚后为了节省开支把夫人送到在乡下的姐姐家住,竞选彼得堡大学生理学教授时的失败,晚年的肝病肺炎,都没能阻止这位科学巨人向前迈进。

巴甫洛夫鹊起于19世纪90年代。1890年,他被任命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5年又转为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还先后被选为托姆斯克大学和华沙大学的药理学教授。他1897年出版的《关于主要消化腺工作讲义》一书引起了世界性的瞩目,成了生理学研究的指南著作。他于1891年起兼任新成立的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部主任,他和这个实验室的声誉达到这种程度:不少学者宁愿不要报酬也要到他的实验室工作,先后到300多位生理学家和医学家到过这里工作。

巴甫洛夫是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1927年出版的《大脑两半球工作讲义》这一不朽名著被世界各国译介,1949年被译成中文。 金稻田高考网

巴甫洛夫的工作得到过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及革命政权的帮助和支持。1921年1月24日,列宁签署了一项旨在保证他和同事顺利进行科研的决议;1923年他的另一部浸透几十年研究心血的著作《二十年来对动物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客观研究的实验》,也是在这种帮助和支持下才出版的。十月革命后的这些岁月,苏维埃政权百废待兴,经济相当困难,但对科技的重视和对科技人员的爱护却没打折扣,这充分体现出列宁的远见卓识。

巴甫洛夫临终前不久,给有志于献身科学的青年写了一封信,向青年提了三点要求:循序渐进、谦虚、热情。这也许比他的科学遗产更加重要,比苏联政府于他去世后在他家乡建的陈列馆、纪念碑或者1949年在他诞生10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更加永垂不朽。

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

什么是巴甫洛夫效应?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转化。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以上就是金稻田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金稻田。
与“巴甫洛夫为什么要捆绑他的未婚妻?”相关推荐
报考海关公务员体检时为什么要分已婚和未婚分别体检呢?
报考海关公务员体检时为什么要分已婚和未婚分别体检呢?

报考海关公务员体检时为什么要分已婚和未婚分别体检呢? 不是的,不是不是处女就不合格,这么分是因为在检查的过程中要用到一些仪器,未婚(主要指处女)的一些对下身的仪器就不适用,已婚的就可以,以前新闻报到过,因为医生不知道女病人是处女,用了一些工具,而造成处女膜破裂的现象 重庆海关公务员报考条件 重庆海关公务员报考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

2023-12-02 10:07:36
上犹中学谁在做校长?为什么要选他`?
上犹中学谁在做校长?为什么要选他`?

上犹高考2022本科人数 你好,你是想问2022年 上犹 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多少吗?2022年上犹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1486人。据学校官网统计,2022年高考录取情况为:“双一流”院校录取26人,“ 211工程 ”院校72人,一本院校共录取361人,二本以上院校共录取1027人。所以26+72+361+1027=1486人。 上犹中学谁在做校长?为什么要选他`? 现任校长是彭修盛。至于为什么

2023-11-29 16:24:00
黄俊琨为什么叫自己黄夫人
黄俊琨为什么叫自己黄夫人

黄俊琨为什么叫自己黄夫人 读书时期的外号。根据查询搜狐娱乐网显示,由于读书时期非常流行拼音名,黄俊琨给自己取了一个拼音叫:huangfuren即黄富人,可惜被其他同学叫着就变成了黄夫人,慢慢也习惯了就沿袭了下来。黄俊琨B站百万粉丝知名UP主。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南昌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高中物理。 黄夫人毕业于哪个大学? 黄夫人毕业于哪所大学并没有公开资料显示,是一名新东方的网课

2023-12-29 09:13:16
在新高考政策下2025年高考物化“捆绑”吗?
在新高考政策下2025年高考物化“捆绑”吗?

在新高考政策下2025年高考物化“捆绑”吗? 物理和化学不捆绑,但是有些省份为了均衡选科的人数,某些省份要求报考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的 本科专业 基本都必选物理和化学。 新高考政策“3+1+2”模式。“3”即 统一高考 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考生总

2024-03-20 17:02:51
为什么有考上军校要退学的?
为什么有考上军校要退学的?

有关军校中途退学的问题 我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有一个武警国防生在大一入学没多久就自己选择了退学,只要把手续办好学校是不会强制留你的,但以后你要再想进部队就难了。说实话我挺替那个国防生惋惜的。不知道楼主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总之我还是希望所有的军校生国防生都能够走下去 为什么有考上军校要退学的? 因为训练很幸苦,有些同学坚持不了。 军校是专门为军队培养军人的院校。其学生源于普

2024-01-26 20:52:35
单招为什么会被其他学校或专业入取?
单招为什么会被其他学校或专业入取?

艺术单招的利弊 有很多同学是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单招的,也不知道艺术单招有哪些利弊,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主考试 艺术单招是指有些大学不看你所谓的联考分数,觉得没有参考性,那么这些大学会自己设立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然后你需要根据这个大学的要求参加他们的考试,取得较高的分数并拿到他们给你发的合格证才有资格报考他们学校。 👍不影响高考 单招是一种单独招生手段,没有

2024-01-30 07:41:53
为什么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要用《孙子兵法》作为参考
为什么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要用《孙子兵法》作为参考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96年,《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进入筹备阶段,广东一家公司的老板看过剧本提纲后,非常感兴趣,意欲合作。他把拍摄的企划书通过E-mail发给了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有关人士也用E-mail回答了他。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雷峰的像挂在学校的大厅中;我们的校级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你们拍的这部剧我们很感兴趣。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常常把东方的精粹相提并论。 97年,制片人岳鲁

2024-01-23 09:46:05
高考为什么要考日语
高考为什么要考日语

高考为什么要考日语 日语高考的利 1、参考人数少,压力相对较小 高考的外语科目一般情况下是默认选择“英语”,因此日语考生相比之下是少数人群,小伙伴们在备考时压力相对较小。另外就是听力这块,日语卷的听力比英语卷的速度要慢上了1~2倍; 2、有望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分 p.s.这里所说的“短时间”和“大幅度”是相较于国内学生动辄十年的英语学习而言的。 英语成绩的确实是高考巨大短板的同学(

2023-11-23 1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