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21:52:33 | 金稻田高考网
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省份填报志愿时数量一般不一样,但是大概一般都是四个到六个。
在大多数地区,填报志愿可从4-6所院校中选择,每所学校可以从6个专业中进行选择,并且能听从学校调配。 以这种方式看来,每位考生对于大学和专业的选择都有很多种。并且报考的不是很高的时候,则您更有机会进入你理想的大学。 还有一种平行志愿的说法,选择报考的第一意愿是非常重要,可能第一意愿未被认可,则其余填报的志愿将会有机会被录取。
其次是学生报考志愿的步骤。 成绩公布后查看您想要报考专业的入学分数、平均分以及入学排名。可以把成绩和排名放在一起看,这样报考附近省份的院校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更大。 由于招生计划原因成绩差出零点一分就可能会差出好多名考生,所以选择报考其他省份的考生要多加细心了!
虽然说各个省份大概都有四个到六个志愿可填,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填报,可以不将所有志愿都填满,也没有必要都报考分数要求很高的院校。学生本人可以依据自己高考分数,兴趣等其他因素,在有希望被成功录取的大学范围内适当的安排所填志愿的顺序。 与此同时所填报志愿之间必须有一个梯度,可能学生心里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位置,去盲目报考名气高的大学,则有一定几率所有的大学志愿都落榜了。 而且您必须谨慎地选择是不是听从学校的调配,如果您选择了,您会有很大几率进入大学,但也有一定几率转入您不喜欢的专业。学生们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分析选择是否接受调整专业。 希望这边文章能对你起到作用,祝您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2023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时可以报考最多6个志愿。
其中一本,二本院校至少填报3个。但因为不同省份在执行上可能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及家长请关注所在省份或所报考院校的具体要求,以免影响志愿填报成功率。
此外,考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填报志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包括成绩、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进行选择,尽可能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2、考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甄别院校信息,如参加招生咨询会、学校开放日、网上查询等,全面了解院校的情况和优劣势,再做决策。
3、对于本科批次而言,考生填报专业时需注意是否符合批次要求,要确保所填报志愿批次与自己成绩相符,以避免填报失误。
4、优先填报心仪的院校和专业,同时应合理安排选报计划,不要完全按照院校排名进行选择。
5、在填报志愿时应进行综合比较、理性分析,兼顾家庭、地域、经济等因素,以求最终确认的志愿更符合个人实际情况。
高考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金稻田高考网(https://www.jdtc.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生可以报几个志愿的相关内容。
一般每个录取批次可以报4-6所大学,每个大学能报6个专业。由于各个省市志愿填报情况不同,所以报考学校专业个数也不统一,具体如下:
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
金稻田高考网
1、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
1)福建、江苏:最多可填40个志愿;
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
以上5个省份都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3)河北、重庆:最多可填96个志愿;
4)辽宁:最多可填112个志愿;
以上3个省市都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类)+院校就是1个志愿,没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5)上海、海南: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24个志愿;
6)北京: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30个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多可填80个志愿;
8)山东: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最多可填96个志愿;
9)天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A段最多可填50个志愿,B段最多可填25个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招生百问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江苏省考生利用“江苏招生考试网”查询信息也比较方便,其中首页有一项“大数据中心”,点开后会有专业大数据、高校大数据等信息,十分丰富且有用。各类官网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简章、专业和院校介绍、招生计划等重要的信息。这样的渠道,官方、权威、可信。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一定要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根据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心理认可度等进行分类)确定初选地区。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稳、保。
3、再选确定拟报院校和专业
针对形成的初选细目表,分类、逐个查询拟报院校和专业,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档线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明确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体检报告、英语口语等级等,不要误选,造成志愿无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志愿填报资讯,敬请关注金稻田!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金稻田高考网:www.jdtc.net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 问: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 答: 不同省份的志愿数量是不同的,以北京市为例,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志愿专业。 以山东省为例,常规批志愿填报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
高考填报志愿时,征集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 征集志愿可以填报三个院校志愿。 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征求志愿环节中,每个院校志愿可填3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选项。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考生可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
高考志愿可填报几个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的志愿数目在不同地区和院校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可以填报12个主干志愿。下面我将详细解释高考志愿可填报几个志愿的相关情况。 主干志愿:主干志愿是指在填报志愿时优先选择的志愿,通常是考生最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情况下,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允许填报12个主干志愿。考生在填报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分数情况合理安排这12个志愿的顺序。 辅助
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几个 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报四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报四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代码一定要填报准确。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在填第一个学校的时候,可以填的稍微高一点,第二个和第三个志愿可以填和你高考成绩排名差不多的。 最后第四个可以填的稍低一些。这样拉开梯度来填报高考志愿,比较有保障
高考填志愿,一本二本三本是什么意思 普通高校在招收高中起点的本科生时,按录取批次,可划分为三个批次,其中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 一本院校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1、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2、省属非211重点大学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列入本一批的。 3、省属非211原全国重点大学,现仍在本一批招生的。 4、国家部委办直属非211大学按照一本招生的。
高考一个学校可以填几个志愿 一个学校可以填报5个志愿。以下是详细描述: 1、高考报名填报志愿的制度: 针对高考考生,教育部规定每位考生可以填报6个院校志愿,分为A、B、C、D、E、F六个志愿批次。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志愿顺序选择院校和专业,按照志愿优先顺序进行录取。 2、为何一个学校可以填报多个志愿: 一个学校可以填报多个志愿的原因是为了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和权利,提
湖南专科可以填多少个志愿? 湖南专科可以填多少个志愿如下: 湖南高考可以报45个志愿。 根据往年湖南高考填报志愿相关规定来看,2023湖南高考志愿本科批可以填报45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30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具体内容大家关注官网的通知。 2023湖南高考本科志愿可以填几个大学和专业? 根据往年湖南志愿设置,对2023年湖南高考本科志愿设置进行
高考志愿表上每个学校都必须报满六个专业吗? 不需要都填写。高考填报志愿时,每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1-6个专业填报。 可以填报满6个专业,也可以只填报1-5个专业,但填报的专业越多,录取机会越大。不过不要勉强将6个专业都填满,不想去的专业不要填报。 同批次录取院校在同一时间进行该校的录取工作;不同院校由于所报志愿的考生多少及分数高低不同,自然导致同批录
2024-12-18 04:32:27
2024-12-16 11:24:34
2024-09-09 00:09:36
2024-06-01 22:34:55
2024-10-30 19:41:26
2025-03-15 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