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介绍 > 正文

冯乃超出生于哪里

2024-10-01 15:20:47 | 金稻田高考网

今天金稻田小编整理了冯乃超出生于哪里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冯乃超出生于哪里

盐步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几年制

3年
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属高职院校范畴,属普通高等学校,等同于高等专科学校,并逐渐开始取代高等专科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大学录取顺序中为统招专科第一批、专科第二批,也是“三校生”(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单考单招的录取院校

冯乃超出生于哪里金稻田高考网

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学 校 简 介

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南海区的公立中等职业学校,被广东省列为重点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超过100亩,目前在校学生总数接近2000人,设有机电、模具、数控、时装设计与工艺、物流、会计、计算机平面与动漫设计等14个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选择。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拥有电工、模具、数控等38个专业实训场室,配备了700多台电脑、54台机床以及100多套内衣设计车缝设备,教学设施先进且充足。这里的教育模式灵活,强调与市场行业的紧密联系,通过与近百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实习机会丰富。学校通过开展就业和创业教育,如起点便利店、迅捷科技服务部等学生经营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每周五下午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自助餐晚修制度,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专业实训场室进行学习和训练。学校设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包括龙狮表演、跆拳道、茶艺和街舞等49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平台。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大型专题活动,如女生节、五四青年节等,鼓励学生发掘兴趣,展现个性。

冯乃超出生于哪里

冯乃超出生于哪里

金稻田高考网(https://www.jdtc.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冯乃超出生于哪里的相关内容。


冯乃超
冯乃超,革命活动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区秀水乡,今南海市盐步镇东秀乡高村。1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是日本著名侨领、横滨兴中会主干冯镜如、冯紫珊的后裔。李书城女婿。
中文名:冯乃超
别名:冯子韬
国籍:中国
出生地:日本横滨
出生日期:1901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1983年
职业:教育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红纱灯,傀儡美人等
人生经历
1923年,在日本第八高等学校理科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科,后改学美学与美术史。1926年三月开始,在《创造月刊》上发表组诗《幻想的窗》等具有象征色彩的诗歌。幼年求学期间,冯乃超在南海故乡接触到劳苦大众,并耳闻目睹辛亥革命前夕南海乡村爱国者慷慨悲歌的壮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本的教会学校目睹了种族歧视现象,接受了富国强兵思想,开始接触中国新文化运动;大学期间,开始参与创造社活动,后成为创造社出版部日本东京分部的联络人,并参加了日本革命学生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艺术研究会,开始注意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接受苏联和日本的“左”倾文艺理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弃学回国参加革命工作,编辑、主编《文化批判》和《创造月刊》,成为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后期的中坚和主将。后与鲁迅等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起草左联《理论纲领》,并任左联第一任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不久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并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周报》。
1928年1月发表在《文化批判》创刊号上的两首诗《上海》和《与街头上人》,标志其诗风从低沉到革命的转变。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与郑伯奇等组织中国艺术剧社,任文学部长。1930年参加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推举为《理论纲领》的起草人,并任“左联”第一任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长,次年任文化总同盟书记。1938年到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任职,并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任理事兼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期间
他在周恩来同志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文协常务理事及组织组副主任,编辑《抗战文艺》;担任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中共特支书记,并领导孩子剧团;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重庆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
解放战争时期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委员、“文委”书记;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工委”委员、“文委”书记,主管香港文化和统战工作,编辑《大众文艺丛刊》;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政协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人事处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处处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文教分党委书记、中央人事部第一任副部长兼第四局局长等职。
1950年,由于广东省情况较为复杂,叶剑英、方方同志向党中央提名冯乃超来粤工作,翌年初,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毛泽东主席委任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尔后历任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高等学校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等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四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5年,冯乃超调离中山大学,任北京图书馆顾问。1983年,在北京逝世。
个人事迹
淡泊名利地位
20世纪50年代初,叶剑英向党中央打报告,要求调冯乃超到南方局工作。此事被广东省文教委员会知道后,也向党中央告急,陈述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手创,地处祖国南大门,靠近香港澳门,在教育界具有特殊的地位,需要一位高水平、懂知识分子工作的党内同志来担任书记,这个人非冯乃超莫属。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此跟冯乃超谈话,说明情况,并说调到中山大学工作,等于无过而降级了,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冯乃超表示:“革命工作需要嘛,这些都无所谓。”一位非常熟悉并十分了解冯乃超的老同志说,冯乃超一生过分老实,自己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却做着无人知晓的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和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文教党委书记、中央人事部副部长,管高等教育部,却偏偏到中山大学去受高等教育部领导。对此,冯乃超淡淡一笑,说:“谁都希望到前台表演,后台工作谁去做?谁都愿意到中央工作,地方工作谁做?谁都想领导别人,被领导的事谁来干?只要是革命工作,为什么要去计较这些?”
冯乃超就是这样一位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功成不居、埋头苦干的党的好干部。
反对特殊化
1951年2月,冯乃超到中山大学工作。来校后他就取消了自己的勤务员和专车。他到广州市开会,或坐学校的公车,或与别人合乘一辆小汽车。冯乃超说:“我又不是每天去广州市开会,这样做是实事求是嘛!”
1957年,冯乃超和夫人到国务院设在青岛的高级干部疗养院养病。刚好他们唯一的孩子从苏联回来休假,便兴冲冲到青岛去看望父母,并计划画10天的海景。刚刚画到第4天,冯乃超就要孩子第二天回北京去。冯乃超对孩子说:“目前这个疗养院的家属接待所住满了来探亲的子弟,一住就是一两个月,谁也请不走,床位无法周转,招待所为这事很为难。我是高级干部,应当自觉做榜样,你也是共产党员,想你不至于不同意吧?”孩子心里真想多留几天,也想同父母多呆几天,但父亲说得在理,孩子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父母回京。回到北京不久,孩子便收到父亲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她丢在青岛的小半瓶调色油和几十颗图钉,批评道:“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是能用几个钱来衡量的。”冯乃超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对后代也严格要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
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学科建设
学校改革
中山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前设有7个学院、33个学系、3个专修科、13个研究所,教授有180位,是一所文、法、理、工、农、医、师齐全,学科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名牌大学。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仅剩中文、外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8个学系,教授也只剩85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冯乃超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个关键不放松。冯乃超经常说:“综合大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科学的标志,它既是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又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地方,它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方面的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师资队伍十分重要。”为此,学校实施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一是广揽人才,从华南农学院聘请了昆虫学专家蒲蛰龙教授,从华南工学院聘请了化学专家龙康侯教授,从复旦大学聘请了化学专家徐贤恭教授等一批专家教授来中山大学工作;二是为专家、学者配备助手;三是给予一些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四是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五是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在学科建设方面;在历史系设立了东南亚研究室(后改所),重点研究泰国、菲律宾等国,在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外也很有名气;在中文系设立了近现代文学研究室和古文字研究室;在生物系设立昆虫研究室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山大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冯乃超是高级干部,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历史系姚学敏讲师,因丈夫楼公凯教授在接管期间被停聘,经多次交涉无效,不得不受聘于西北大学,把儿女寄托在上海外公家,一家分散在三地,有很多的实际困难和不便。为此,姚老师找到了冯乃超,说明情况,请求审处。冯乃超听后,安慰姚老师说:“同是国家办的大学,楼教授既然可以调到西北大学去。为什么不能调回这里任教?你的问题,我看很简单,不是请楼先生回来,就是调你到西北大学去。让我请示校长,尽快解决你的问题”。后来,姚老师坚决要求调离中山大学,学校征得西北大学同意,姚老师去了西北大学任教。
1951年5月27日,冯乃超以主祭人的身份参加理学院生物系张巨伯教授的追悼大会,并撰文《悼张巨伯教授》,高度赞扬张巨伯教授是“中国昆虫学界的一位草创人”,“一位好老师,好科学家”。
冯乃超从1951年2月来中山大学工作,到1975年4月调离,在中山大学工作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他为中山大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崇高品格,治学、治校精神,是中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著作书目
红纱灯(诗集)1928,创造社
傀儡美人(小说、散文集)1929,上海长风书店
抚恤(短篇小说集)1929,上海沪滨书局
冯乃超文集(上集)1986,中山大学出版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编选,1947,香港海洋书屋
毛泽东颂(诗集)编选,1948,香港海洋书屋
翻译书目
芥川龙之介集(短篇小说集)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34,中华
某傻子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40,上海三通书局
河童(中篇小说)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41,上海三通书局

以上就是金稻田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冯乃超出生于哪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金稻田高考网:www.jdtc.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冯乃超出生于哪里”相关推荐
于谨凯出生于哪里
于谨凯出生于哪里

于谨凯出生于哪里 于谨凯 于谨凯,1971年4月生,经济学博士后,华盛顿大学海洋事务学院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经济学会理事、青岛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 中文名:于谨凯 出生日期:1971年4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代表作品:《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 教育背景 博士后:

2024-10-24 01:45:47
丁阳出生于哪里
丁阳出生于哪里

硬质合金成型工职业介绍?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用汽油溶解橡胶或石蜡,沉淀过滤,制备成型剂;(2)对新模具和特定形式的产品进行试压,确定压制成型的参数;(3)操作压力机,将定量混合料放入模具内加压成型合金毛坯;(4)操作热压机,将装入石墨模具的牌号粉末加热加压成型、脱模、清整制取合金制品;(5)操作等静压机,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粉末料装入软模右,加压成型;(6)操作机床设备,将冷等静压的毛

2024-08-18 22:12:55
苟维出生于哪里
苟维出生于哪里

苟维出生于哪里 苟维 苟维,男,1990年出生,重庆开州人,中国新锐导演;重庆市永川区灵轩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担任导演;2013年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本科;2017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执导《格勒·原·梦》《对岸》等微电影,国际获奖3次、国家级3次、入围国际国内专业电影节/大赛20余次; 其中《格勒·原·梦》获得第三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一等奖、第三届国际新媒体节原创

2024-08-31 11:28:49
张法出生于哪里
张法出生于哪里

张法出生于哪里 张法 张法教授,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张法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市渝中区 出生日期:1954年12月 职业:教师

2024-08-25 22:12:48
梅静出生于哪里
梅静出生于哪里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邮编附地址和介绍 一、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邮编为528231,该校地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尔夫路,是一所公办全日制艺术高职院校。 二、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简介 主校区位于文化名城佛山,分校区设在广州天河。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校区遵循“岭南景观,文化校园,功能完备,动静相宜”理念,教学区、生活区、文体区、科普

2024-10-16 01:31:26
海杰出生于哪里
海杰出生于哪里

海杰出生于哪里 海杰 海杰,诗人、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专栏作家。曾供职于国内多家媒体,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在《读书》、《新周刊》、《南方周末》、《中国摄影》、《摄影之友》、《中国摄影报》等杂志报刊发表文章逾百万字。曾出版中国首部单车BMX书籍《单车炫影》,出版摄影评论《照镜子的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表态》(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曾任第二届大

2024-11-21 00:20:39
郭晟凯出生于哪里
郭晟凯出生于哪里

郭晟凯出生于哪里 郭晟凯 郭晟凯(1980年生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学位。中国电影电视剧投资人、制片人、导演。是中国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弟子。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随后在中央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导演,因2012年参与制作三部电视剧《宫锁珠帘》、《隋唐英雄》、《兰陵王》等随后转型做出品人、制片人。在成功转型后2013年开始参与制作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斥巨资拍摄

2024-08-13 06:35:50
范凌云出生于哪里
范凌云出生于哪里

范凌云出生于哪里 范凌云 范凌云,女,1976年12月生,教授,博士,1997年起参加城乡规划专业技术工作至今。现任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学科办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曾任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为“中国-英国-荷兰三角洲可持续性项目”会议评审专家。 中文名:范凌云 外文名:fanlingyu

2024-08-14 03: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