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

2024-03-28 21:57:33 | 金稻田高考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03隶属于:教育部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金稻田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如下: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是清华大学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计迅仔宏划旨在发现和培养具有潜质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并提供全面的、受益深远的学术培训,以期打造全球领先的杰出人才。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基班:在清华大学开设的具有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领导才能的优秀本科生教育项目,旨在培养未来的领袖型人才。

2. 强基硕士:提供具有学术高度、实践能力和领导力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继续培养未来的科研和产业界领袖。

3. 强基博士:面向具有创新和科研潜力的本科优秀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打造未亩册来的卓越科学家和学者。

强基计划的推出,是清华大学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通过这样的机制,清华大学能够持续发掘未来的优秀人才,并在其基础上培养更多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杰出人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其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后于1988年成立学院。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 金稻田高考网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

2023强基招生政策

1、教育部发文要求,深入实施强基计划试点工作。各试点高校要深入总结近年强基计划工作情况,坚持试点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招生程序,提高选拔质量。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着力选拔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要优化学校考核内容和形式,积极在面试中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特长、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等。要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特点、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要加强招生培养联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做好本硕博衔接等后续培养工作,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2、参照往年,或有新院校加入复交南强基模式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去年联合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新试点。最大的变化是高校考核时间由高考出分后调整至高考出分前。考核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对第一类考生(非破格类),初试通过者才能进入复试。复试按照考生报考专业所在专业组分类进行。或许今年会有新学校加入进复交南模式。

3、除基础学科外,或加入新型交叉学科

从近两年强基计划专业变动情况来看,新增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且新增专业多为院校的优势学科王牌专业,教学资源优质。进一步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使扩容专业/院校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意味着基础学科≠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纯理科学科,基础学科可以是新型交叉学科!

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

强基计划条件

金稻田高考网(https://www.jdtc.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条件的相关内容。

法律分析: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由招生高校制定,具体可参考所报考高校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报考条件等信息。已知的是强基计划报考条件是要求高考总分占比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此次强基计划大部分院校均允许调剂,除极少数专业数量不多的情况,建议都勾选“同意调剂”选项。在这之前,一定要对高校招生专业有清晰的了解,查看是否有自己的目标专业,该专业培养方案如何,是否同意调剂等,对于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类只招一个专业的高校,也要考虑该专业是否有选科要求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以上就是金稻田为大家带来的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金稻田高考网:www.jdtc.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清华大学强基转段政策(2023强基招生政策)”相关推荐
2023强基招生政策(强基计划2023年招生政策)
2023强基招生政策(强基计划2023年招生政策)

2023强基招生政策 1、教育部发文要求,深入实施强基计划试点工作。各试点高校要深入总结近年强基计划工作情况,坚持试点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招生程序,提高选拔质量。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着力选拔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要优化学校考核内容和形式,积极在面试中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特长、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等。要加强

2024-04-15 17:52:14
清北强基最优惠政策是什么
清北强基最优惠政策是什么

清北强基最优惠政策是什么 清北强基最优惠政策是: 1.免笔试:对于不包含高考成绩的A+评级考生,可以直接免去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2.免面试:对于不包含高考成绩的A+评级考生,可以直接免去面试环节,直接进入考察环节。 3.优先录取:对于不包含高考成绩的A+评级考生,会优先录取。 以上就是清北强基计划对于不包含高考成绩的A+评级考生的优惠政策,仅供参考。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

2024-03-27 13:22:04
申请强基计划的条件 强基计划政策解读
申请强基计划的条件 强基计划政策解读

强基计划的含义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

2024-04-17 22:49:23
强基计划每个学校招几个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每个学校招几个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能报几个学校 原则上 强基计划 能够报所有有强基计划的学校,但是部分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广撒网的情况,往往会要求报名本校强基计划的学生限报几所或一所学校,这属于学校内部规定,每所学校的规定是不同的,需要学生自行查询该学校强基计划的方案。 根据往年强基计划,我们可以大略知道该情况。 除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没有对考生作出限报的要求外,其余的如武汉

2024-03-31 20:53:00
2023清华强基录取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2023清华强基录取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2023清华强基录取名单 清华强基录取名单具体如下: 清华大学录取名单为蔡一在,胡鸣镝,甄林睿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陈俭德,王麒诺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陈一,蒋弘杰,陆金浩来自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2023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安徽:理科679分;北京:理科662分,文科664分。 扩展知识: 强基就是一些重点大学可以降分录取的基础性研究的专业。强击高考强基计

2024-04-07 09:26:21
强基计划各学校计划数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各学校计划数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各省名额 根据查询西安交通大学的官方信息得知,该计划目前并没有对外公开各省名额。 2023年该校强基计划招生210名。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且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各省(区、市)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

2024-03-27 09:00:42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 清华大学录取名单如下:蔡一在,胡鸣镝,甄林睿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陈俭德,王麒诺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陈一,蒋弘杰,陆金浩来自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2023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安徽:理科679分;北京:理科662分,文科664分。 拓展知识: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

2024-06-08 04:35:44
2023清华强基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3清华强基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2024-04-12 11:38:40